• slider image 367
:::
公告 hfhfhf - 健康中心 | 2016-03-01 | 點閱數: 689

empty head

腸病毒是濾過性病毒的一種,包括二十三種 A 群克沙奇病毒、六種 B 群克沙奇病毒、三種小兒麻痺病毒、三十種依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 68 至 71 型腸病毒等六十幾種,在台灣常見的致死率最高的腸病毒是 71 型。

腸病毒好發於夏季、初秋之際,而台灣地區因位在亞熱帶,所以一年四季都可能有感染病例出現,但仍以夏及秋季為主要流行季節。

臨床症狀

潛伏期為一到十天,平均約三到五天。

腸病毒感染是全身性、多器官系統性的;有五至八成的患者是沒有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,而大部分病例過了幾天之後會自然痊癒,這些不顯性感染以成人較為常見。

兒童腸病毒的感染大多數也是無症狀的。造成臨床疾病的腸病毒感染中,又因腸病毒種類、病患的年齡等而有所不同,其中又以無症狀的發燒為主,部份病童也可能有燥動、食慾差、腹瀉及輕微感冒等表現。這類非特異性的發燒通常持續 2-10 天,少有併發症。最典型的症狀(手足口症)是口腔黏膜、上顎、牙齦、舌頭有多處潰瘍;而手、足、口、臀部及膝蓋等部位會出現零散之紅疹或小水泡,也會有微燒、疲倦、厭食等症狀。病程為七至十天。此外還有咽峽炎( herpangina )也很常見,症狀有發燒、疲倦、厭食、喉嚨痛及易流口水,一般少有併發症;扁桃腺周圍與懸雍垂兩側之軟顎可發現多處潰瘍,但沒有四肢之紅疹。

大部分的腸病毒感染者通常都會自然康復,但是在少數情形下會出現一些併發症,這些併發症有無菌性腦膜炎、病毒性腦炎、肢體麻痺症候群、心肌炎、心包膜炎、肺炎、新生兒敗血症等,其中又以腸病毒 71 型最可能出現致命性的併發症,這也是為什麼大家「聞腸病毒而色變」的主要原因。尤其新生兒及小嬰兒感染者偶而會發生病毒性休克症候群,侵犯多種器官,死亡率很高。

有下列情況需立刻就醫:

1.有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應即早就醫,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二至四天後出現。

2.肌抽躍(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)。

3.持續嘔吐。

4.持續發燒、活動力降低、煩躁不安、意識變化、昏迷、頸部僵硬、肢體麻痺、抽搐、呼吸急促、全身無力、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。

5.患者應避免與孕婦、新生兒及小孩接觸。

(1) 防疫六大秘笈 病毒不上身:

保持好習慣,每天勤洗手。 人潮擁擠處,盡量少去走。 居家要整潔,通風別忘了。玩具常清洗,別放口中咬。 生病要就醫,請假多休息。 平時多運動,增強免疫力。

(2) 肥皂勤洗手 腸病毒快走:

1.濕:開龍頭把手淋濕,並抹上肥皂或洗手乳。

2.搓:肥皂起泡後,將手心、手背、指縫搓揉 20 秒。

3.沖:用清水將雙手沖洗乾淨不殘留。

4.捧:捧水沖洗水龍頭後,關閉水龍頭。

5.擦:用乾淨毛巾或紙巾把手擦乾。

  *建議正確洗手時機如下:上廁所後、吃東西前、 看病前後、 跟小寶寶玩前、擤鼻涕後、回到家後、玩遊戲後……...